「皇上,您可曾聽過蘭因絮果?」
蘭因絮果,初時美好,最終離散。
上一屆的宮鬥冠軍 嬛嬛,獲得了太后的位子,去失去了愛人、情感。然而如懿,卻自由了。
其實如懿的最後一天,與茉莉的最後一天一樣,稀鬆平常,如懿在宮裡走著,而茉莉如往常般讀著書。
差別只在於,茉莉是自殺而亡,如懿是病死的。
可是,這個絕望,何嘗不同?
對於「愛」自己的人給的這種壓力,
老實說我不確定這個算不算一種愛。
莫忘初衷,我猜是全劇想告訴觀眾的。
就像容妃,一生只記得他的未婚夫寒崎。
就像海蘭,一生只為與如懿的姐妹情深。
就像嘉妃,一生只想著他的世子。
正如青櫻,對於乾隆的感情。
我覺得,如懿從頭到尾都做自己。
即便到後來與渣隆彆扭,身為皇帝的妻子,該提醒的沒有一處沒做好。
但後來,越發覺得皇帝不是從前那個弘曆,自己也不再是那個單純的青櫻。
既然純真不見了,那何必,繼續走呢?
結尾,周迅從頭到尾一滴淚都沒落,但濃烈的情緒始終在眉眼間流露,好似明白當初與他相戀的少年郎,如今,成了只愛自己的皇帝,回不去的美好,不如,別浪費力氣為他流淚。對少年郎的感情,正如枯了的綠梅般,不復生氣。
:「對臣妾而言最重要的,不是這些身外華物,而是在絕境裡,皇上不會放開臣妾的那雙手。」
但渣隆終究放手了(很氣,氣到差點想棄劇),在黑暗中,那雙手,那分結髮情誼,還是隨著時間,隨著新進的嬪妃,放了,散了。
:「清白這二字,臣妾都說倦了。」
曾經的惺惺相惜,如今的相看兩厭。既然感情變了,如懿怎麼追都追不回,不如,斷髮為祭,給去了的青櫻與弘曆。
渣隆一直以為給位份便是對嬪妃好,不明白如懿,甚至意歡,要的只是皇上的真心。
讓我想起,甄嬛傳中,玉嬈對雍正說,她一生只願成為其夫君的妻子,不是寵妃,不是最重要的人,而是心愛男子的妻子。
或許如懿與意歡要的更簡單,只是真心相待,然而,真心都只換得算計。
當然啦,渣隆也得到報應了。
往事只能回憶,不好好珍惜便是如此。
在最後,渣隆也還給了如懿自由。
「或許她本來就不屬於這個宮。」
將他的名字全部於宮裡移除,也不按皇后儀制下葬。
如容妃所言
「有什麼可傷心的
此時的娘娘
應該已經與他的少年郎在一起了。」
如懿,自由了。